![]() 張家界土家族自制土家臘肉時間:2013-06-05 10:05:41 來源: 作者:張家界地處湘西北,多山,植被豐厚,盛產(chǎn)木材,自古至今張家界人便有熏臘肉的習(xí)俗,延續(xù)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。 臘肉是用柴火熏制出來的,其味香醇。而我國有些地方熏制臘肉多用谷糠、花生殼、鋸木灰等,這樣熏出來的臘肉外表好看,呈金黃色,但吃味遠不如湘西臘肉。湘西人制作臘肉有其獨特的工藝和手法,每年臘月間,人們將自家喂養(yǎng)的豬宰殺,大部分用來制作臘肉。先將豬肉切成條條塊塊,重的有四五斤,輕的也有一兩斤,然后將肉抹上鹽,再放進壇子里或木桶中,讓鹽滲透到肉的各個部位,一般要腌一個星期左右,然后再將肉取出,掛在通風(fēng)處,將水滴干,使肉收縮,這樣便可以熏烤了。湘西農(nóng)家一般都有火坑,而肉則掛在火坑上面,下邊燒柴取暖做飯,順便將肉熏制好,也算是一舉兩得。湘西是高寒地區(qū),冬季烤火時間較長,因此熏臘肉的時間也較長,這樣熏出來的臘肉可以久藏不壞,一直能吃到來年立冬。湘西臘肉其貌不揚,但口感好,嚼在嘴里,滿口生津,齒頰留香。蒸熟的臘肉,可以一片片、一絲絲撕著吃。洗凈的肥臘肉,通明透亮,放在陽光下,可照見人影,油而不膩。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,全家人圍桌吃團圓飯,一碗臘肉是少不了的。吃著香噴噴的臘肉,喝著自家釀造的大碗米酒,唱著山歌,其樂融融,企盼來年風(fēng)調(diào)雨順,五谷豐登。 |